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旅游景点 > 正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沈阳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3/11/8 12:11:02 浏览:31

来源时间为:2022-12-29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沈阳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

作者:沈小布来源:沈阳发布

2022-12-2911:01:47

站位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

沈阳全市上下

笃行实干显担当

沈阳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

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

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进一步叫响

“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名片

加快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体育强市建设

实现新突破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沈阳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

系列新闻发布会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专场)

今日召开

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凯介绍情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发展路径和正确方向,强调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明确提出,“要着力实施“文化 ”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明确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市委各项部署要求,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叫响“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名片,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

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凝聚推动振兴发展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夯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围绕主人翁秉性、勇立潮头天性、精工细作品性,涵养沈阳城市精神谱系,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强大力量。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叫响英雄城市名片。围绕辽宁“六地”和沈阳“四条主线”,按照“一月一主题”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理论研究、项目建设、精品创作。举办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沈阳解放75周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策划好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九一八撞钟鸣警、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等国家级重大仪式、活动,推出《底色·英雄》《归来》《雷锋在沈阳》《沈阳巾帼英雄谱系》等影视文艺作品,让英雄城市形神兼备、深入人心。

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一是加强文明培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广泛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选树宣传“最美沈阳人”等道德标杆,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二是加强文明实践。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春风“五进”活动,打造“文明实践在行动”等高质量文明实践品牌,培育“服务百姓事”等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完善志愿服务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打造系列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弘扬诚信文化、安全文化、法治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三是加强文明创建。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对标文明典范城市测评指标,全力推进“两项工程”、开展“八项整治”、深化“五大行动”,完善常态长效创城工作机制,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推动全域文明创建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一是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城市文脉梳理、文明探源、文化传承研究,加大历史街区、文物建筑、历史村镇、红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升“一宫两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推进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国工业博物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沈阳段)建设,不断扩大城市书房、城市书屋、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阅读空间覆盖面,统筹推进“小剧场”、文化场所、文创景观和农村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规划建设,以“百馆之城”和“书香沈阳”建设带动文化服务设施提质增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三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聚焦优势艺术门类,开展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推动京剧、评剧、话剧、杂技、曲艺、歌舞加快发展,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艺精品。深化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不断提升沈阳旗袍文化节、“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沈阳艺术节、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等品牌影响力,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好“三山、三水、六片区”资源优势,打造更多彰显人文魅力的文化创新体验区。积极促进文商旅、文体娱、文科创融合,通过“文化 ”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做大做强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广电传媒、影视、文化娱乐、工艺饰品等六条文化产业链。推动重点园区(基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打造东北设计之都、高端珠宝文创中心、数字印刷第一城。五是全面推进旅游品质提升。分类实施百家景区环境提升和服务设施优化,建设棋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沈阳方城争创国家5A级景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争创国家4A级景区,加快以“多游一小时”为核心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完善乡村体验游、生态和谐游、研学知识游、冰雪运动游、夜间沉浸游等旅游业态,积极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旅游一体化,打造城乡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切实加强城市形象宣传,讲好沈阳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完善传播体系、提升传播效能,展示振兴发展新成果、城市面貌新变化、干事创业新气象,切实提高沈阳对外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一是打造城市宣传品牌。用好城市地域、历史、人文、产业等优势,推进文化资源整合提炼,打造城市主题文化IP,推出城市画卷、城市相册、城市组歌、城市剧目等系列宣传产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统筹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沈阳之声”全媒体传播平台,扩大“沈阳家书”品牌影响力,努力形成更多彰显城市文化形象的“靓丽名片”。二是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完善对外宣传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一带一路”和东北亚地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种人文交流活动,举办“i看沈阳”国际短视频大赛、“外国人眼中的沈阳”等活动,开辟“照片墙”沈阳账号,拓展与海外主流媒体合作的新平台,推进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扩大沈阳“朋友圈”。三是加大城市宣传力度。加强策划、主动谋划,持续强化在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沈阳的工作力度,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等主题,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热度的新闻宣传报道,组织市属媒体策划推出专题、专栏、专版系列宣传,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展示沈阳振兴发展生动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向往沈阳、扎根沈阳。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部署新要求,坚决扛起抓文化、兴文化、强文化的时代重任,充分激发全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努力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

刘克斌介绍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既有总体性要求,也有方法论指导,还有系统性安排,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市文化旅游广电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沈阳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重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更好挖掘展示沈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用好“三山、三水、六片区”等资源优势,砥砺前行、奋楫争先,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一、在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围绕把我市打造成为东北一流、国内知名的设计之都、文化传播新高地和世界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方向,我们将重点在提高五个“度”上下功夫。

一是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让文化更有“丰度”。着力当好谋划项目的“领头雁”,做好实施项目的“店小二”,建立市区两级共谋项目、合力招商机制,强力推动文旅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与实施。力争20

[1] [2] [3]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