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旅游景点 > 正文

揭秘旅游行业潜规则沈阳游客至少被倒卖三次

发布日期:2016/10/24 7:47:22 浏览:336

“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持续发酵,令人意外的是并没有因为云南女导游辱骂言语的粗俗和态度恶劣而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有不少人在替这名“骂人女导游”说话。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事旅游行业的。

“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导致旅游行业潜规则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记者调查发现,导游们的九成收入来自游客购物提成,“无提成、不导游”早已人所共知。

网友吐槽:我们都被导游欺负过

事件发生后,云南导游形象整体受损。不少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在云南的类似遭遇,并称云南导游素质参差不齐,辱骂游客并不鲜见。

网友“使徒行者”说:去年,我妈去云南前,我还劝她别去云南,因为那边有出了名的黑导游。她坚持要去,果不其然整个团被云南导游“摆脸色”。记得有个导游说,“我大清早起来带你们,给你们讲解,你们都爱理不理还不买东西。人家旅游是花钱来的,你们旅游是看人花钱的,那还出来干什么,赶紧滚回家得了。”

被逼无奈,我妈最后花了5000多元买各种纪念品,同行的另外两位阿姨都买了8000多元的纪念品,后来导游才不叨叨。

网友“嘻哈小毛毛”:一直以为黑导游只在小旅行社,找正规旅行社去云南7日游,一天还是进了三次商店。被逼买了玉器、银器、螺旋藻、普洱茶等上万元的东西。观景时间被压缩是常有的事。

业内人士:

沈阳游客至少被买卖“三手”

沈阳的小刘从事导游工作近10年,在谈到此次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事件时说,“据我了解,沈阳的游客大多来自沈阳周边地区,从沈阳拼团出发。这些游客至少被倒卖了三手,中途被层层‘扒皮’。”小刘说。

小刘打了个比方说,游客有可能在马路上接到某旅行社营业部的传单,之后某旅行社营业厅把这几名游客“批发”给写字间里的另一些小规模旅行社。这之后,第二家旅行社再批到昆明当地的旅行社,到达昆明后,再打散重拼。这次出事的团在业内叫“全国大散”,媒体曝光的昆明旅行社也不是当地很有名的,只是个当地不知名的小旅行社。

“这个导游是给各个旅行社带团,她为什么会生气呢?她肯定是在旅行社买‘人头儿’了。每个人给旅行社多少钱,才能带这个团,比如每个人给旅行社100元钱,至少要拿出5000元先给旅行社。而如果游客总体自费消费不足一定数额,估计她就属于赔钱垫底,这个时候她就急眼了。”

小刘还介绍,这种旅行团的团行在北京和东北做的是比较多的,因为团行便宜,报名游客也相对多。但其实游客享受看似划算,实际“背着抱着一样多”,甚至比自由行花费更多。

“很简单比如现在从北京飞昆明有800元可以往返,在沈阳最便宜的话也‘放’到最便宜的话也能放到988元一个人,那么往返机票最便宜也要2000多,这样团费旅行社就亏了1000多元,昆明还有景点、还有吃住,还有旅行大巴,大概一个人“赌”1500元钱左右,那么旅行社就会赌这些游客在一些自费项目上的花费来挣取利益,至少要每个人消费在1500元才能持平,如果游客自费项目消费1万,旅行社跟卖货商家三七分成,就能得到7000元。

导游自揭收入构成

九成来自游客购物

大连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向记者透露了导游的收入构成。“导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和旅行社签订长期合同,这种导游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收入,另外一种是在旅游旺季由旅行社聘用的临时导游,也称为职业导游,而这部分导游有旅行社就会不给底薪的,全靠提成和小费,所以会出现强迫游客消费的情况。”

她表示,无论那种导游收入首先包括出团补助,这部分补助大概占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九成就是游客购物的费用了,10年前,导游可以拿到游客购物提成的四分之一,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逐年在减少。如果是带客人出境旅游的领队,还会有一些代购的收入。

“在大连包括整个辽宁省旅游都是分淡旺季的,在大连,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是旅游‘行季’,就是说这是个月份会有旅行团到大连,但不会‘连团’,在这四个月的收入大概在四五千元,每年的6、7、8月份是接团旺季,导游的收入大概在8000元到10000元,每年1.2.3月份是旅游淡季,几乎接不来团,有时候也就没有收入。在南方也许一年四季都是旺季,所以导游的收入情况会比北方好些。”这位导游说。

她还表示,带游客出境游的领队,经常会代购一些海外商品,这也算是收入的一部分,大致占领队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因为是抽查的,所以领队们都会采取避税的方式,比如让每个游客都帮她带回去点。

“零负团费”成旅游业业内常态

大连导游金女士向记者透露,新《旅游法》刚出台是“风头紧”,“零负团费”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现今又恢复为旅游业的业内常态,由于商家间的恶性竞争,把团费压得很低很低,致使现在很多旅行社的利润不是来自游客,而是来自于这些家购物店。虽然《旅游法》改了又改,但还是没办法来制约这种现象,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

“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导游强制游客消费,这些钱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其实不然,录像中云南导游以如此恶毒的语言辱骂游客,没有一个人当面表示出不满,我敢断定,报团的费用一定是超低的。”金女士表示,现在有很多旅行团的团费连往返机票费用都不够,那么旅行社赔的这部分钱,以及出团的利润,就要通过购物来找齐,购物所得的这部分,旅行社和地接社就要拿走近一半费用,剩下还有司机的费用、领队的费用,以及其他的费用,都要从这里面出。

沈阳的导游苏先生表示,由于各地方情况不同,有的导游出团旅行社会付给导游服务费,这个费用是极低的,也就在50-100元每天,有的干脆就没有服务费。“无论是国际线路还是国内线路,购物店是几乎都要去的,只是看去的店多少而已,我们不会强制游客必须消费,主要是走个量,拼个购买的概率,总有一部分人会买,至于买的多还是少,其实也是在赌运气。这个事件中,我推测,带这条云南线路的可能有好几个导游,别的导游带的团可能买的人比较多,骂人这位导游所带的团可能赔了钱,那旅行社自然会向她施加压力。她骂人的动机并不单纯是因为收入问题。”

旅游业内盛行的

一些行业潜规则

1.低团费吸引“消费者”赚人头费

沈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不少旅行社都是以低价旅行团名义先吸纳一些消费者,然后将这些消费者以散客的形式卖给当地的地接旅行社,收取人头费,至于后面的服务和服务质量不会管太多。

2.酒店标明“四星”却只有“准三星”标准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低价团除进购物店多外,还会存在其他的“猫腻”,比如标注的提供“四星级”的住宿标准,事实上可能只有“准三星”标准,此外,还会从游客的饮食上下功夫来找回差价。

3.“特殊人群”加价

如果是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去旅游,通常旅行社都会要求加价,价格因线路不同不等,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因为老人购买力低,如果不加价就会赔钱。

4.“品质团”成购物团代名词

记者在近期一家旅行社的报价上看到,台湾6月份“品质团”的价格是3180元,而“纯玩团”的价格为4980元,相差1800元,该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业内达成的共识,出现“品质团”三个字,就基本意味着要进购物店多一些。

《揭秘旅游行业潜规则沈阳游客至少被倒卖三次》相关参考资料:
潜规则、郑州师院 潜规则、江苏 潜规则、白水 潜规则、璧山 潜规则、潜规则 蒙牛、杭州 潜规则、食品 潜规则、移动潜规则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