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资讯杂谈 > 正文

香港商报盛赞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共和国长子”令人震撼的精神崛起!

发布日期:2017/12/31 18:58:56 浏览:2479

来源时间为:2017-11-16

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沈阳市严格对标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标准,就是要在世界舞台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用世界通行的“环境语言”直接对标国际,对标一流,将自己置身于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竞技者行列。

2017年9月22日,在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主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财金司罗艳君副司长发布了“2017年沈阳营商环境指数”,这是国内首次发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标准,2017年上半年沈阳营商环境指数得分为73.86分,总指数得分在半年的时间内上涨11分。沈阳的行政审批效能显著提高,社会环境大幅改善,在人才供给、投融资、企业运用成本、法制环境和企业信用等指标上提升都较为迅速,经济活力增强明显。

沈阳市通过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对标先进地区,2017年上半年营商环境相当于世界银行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评估排名的前78名水平,比去年前进了14名。

很多数字都说明了沈阳市营商环境优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市场主体活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对照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沈阳市保护少数投资者上升了70名、跨境贸易上升了58名、登记财产上升了13名、纳税上升了11名。

简政放权、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沈阳市对标国际标准的一个突出看点。

全市共取消下放调整1172项行政职权,

取消365项,下放540项,调整267项。

沈阳市公布了首批1843项“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清单。

审批事项是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构建国际化的企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沈阳市将其作为制度创新、改革作风、提升效能、提振精神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行政规范。对标国际标准,沈阳市的审批效能大幅提升。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从151——141天压缩至119——87天;

刻章备案时限由3天缩短至1天;

消防设计审核由21天缩短至7天;

企业获得电力手续从8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

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立意高远,瞄准未来,建立长效机制。沈阳市出台了《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沈阳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等文件。全市上下从实际出发出台营商举措942条,形成了两批共51条可复制、可推广营商举措;构建起来了一些平台化、长效化、便捷化的工作模式,如“多规合一”、公共安全管理、环保110、商事注册登记等平台;简化了服务流程和事项,如积极推进“一窗制”“一证制”“一表制”“网上办公”“延时错时服务”等工作模式;推进了放权和减负,如市区两级最多向社区下放便民服务和审批事项149项,社区建立台帐事项由274项减少为22项,盖章证明事项由81项减少为22项,全市14个重点经济园区实行了“零收费”。

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聚焦了“四个着力”的要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的重点任务紧密衔接,体现了走入新时代和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历史自觉性,凸显了全面把握沈阳发展现状的大局意识和执政能力。

事实上沈阳的营商环境并不缺乏亮点。德国宝马公司来沈阳投资已经十余年,是德国宝马所有海外投资项目中发展最好的一个,也是沈阳对标国际一流的示范基地。如今,宝马每年给沈阳带来100多亿元的税收,还直接提供了1.6万个就业岗位,带动数百家为之配套的供应商来沈投资建厂。这一典型事例不仅证明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说明了对标国际化标准的重要性。

毋庸讳言,东北营商环境制约东北经济发展这一现象中深度的交织着体制机制障碍和落后的思维文化弊端。既有体制机制沉疴,也有精神文化顽疾。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在体制机制和精神文化上营造一种尊重企业和民众的贡献并与财富创造者和平共处的制度环境。

沈阳市从“痛点”入手,重点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集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标国际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客观评价,拓宽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渠道,创新大数据监管和智能监管,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企业和群众的合理诉求就是工作的重点。截至2017年9月底,沈阳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明察暗访自查自纠等形式发现问题近2万件,有效解决超过1.8万件。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沈阳市把社会最关注、百姓最关心、企业最关切的五个方面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

1、着力整治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差

2、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

3、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效能低

4、企业正常跨区迁移难

5、政府和企业失信

累计解决问题1821个,制定出台了一些企业和群众欢迎的有效举措。比如,476个政务服务窗口推广了延时错时服务,各地区累计偿还欠款超过22亿元,供水燃气供热配套工程费等下调了收费标准、备案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同比下降92.5,183户企业完成了跨区迁移。

行政效率提高的标准就在于便企便民。沈阳市市直52家单位,13个区县(市)聚焦行政审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吃拿卡要、市场配套不到位、政府失信等11类、65个重点问题开展工作,对标国际标准和先进地区加大整改力度,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市教育局着力解决教师违规收受家长财物和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的问题,创新推出了“弹性离校”制度;市国税局着力解决“吃拿卡要”问题,建立和完善了以“无风险不打扰,无派单不执法”为原则的税收管理员工作任务派单模式;市卫计委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市登记管理的医疗机构间开展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等等。

针对营商环境这些“痛点”开展的有效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赢得了社会和民众的拥护。更加可喜的成果是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伦理和道德水准,为政府改革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沈阳市打造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每一个沈阳人都应该参与的大事情。沈阳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共同缔造”的理念,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和精神力量。全市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从最初的观望和迟疑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积极建言献策,反映问题,关注结果。比如,全市营商环境工作启动以来,发放浑河两岸规划建设问卷30万份,回收各类建议6700多份;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反映环保诉求1500余件;通过各类诉求渠道,群众累计反映涉及营商环境的诉求高达11万余件。

为了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诉求渠道,使“共同缔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化,将群众的热情凝聚成推动沈阳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沈阳市组建了建设幸福沈阳监督员和明察暗访队伍,开通了12345—1—6营商专线、网站、手机app,

建立了与“民心网”、省政府软环境办对接处理机制,

公开了七个专项工作组、26家市直单位、13个区县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进一步畅通了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渠道。

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市累计接到营商诉求11.7万件,解决了10.8万件。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沈阳站沈阳北站周边区域管理问题》《关于尽快解决沈阳市生育津贴严重延迟支付问题的调研报告》等多篇专题调研报告,推动了全市统筹解决相关问题。

针对“痛点”入手,政府、企业和群众在这一点上寻找到了共识,加大了彼此的认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动力。沈阳市的实践证明,宽松便捷的市场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和释放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正效应已经在市场活力的不断增强上清晰的表现了出来,有四个方面的数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沈阳商报第一是市场主体大幅增加

2017年1至9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3万户,同比增长63.38,其中企业44780户,同比增长70.27。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自2017年4月10日揭牌以来,截至9月30日,新注册企业10560户,注册资本946.52亿元人民币。

沈阳商报第二是重大及新建项目相继落地

截至九月底,全市63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622个,开复工率98.6;其中430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201个新建项目,开工192个,开工率95.5。总投资62.11元的华晨宝马东工厂第七代新五系建设项目、总投资41亿元的中高级及多用途汽车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汽车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南北二干线一期工程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进一步缩短了城市南北在时空上的距离。同时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沈阳。比如浑南前三季度洽谈储备各类项目145个,其中10亿元以上20个,亿元以上39个。沈北新区计划引进项目120个,现已签约91个,计划总投资314亿元。

沈阳商报第三是企业界对沈阳市营商环境的改善普遍认同

沈阳市的“企业评、群众议”过程中,企业界人士纷

[1] [2] [3]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