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企业单位 > 正文

1948年大决战前,沈阳30万国军主力,为何一直未能退守锦州?

发布日期:2022/7/17 13:14:59 浏览:93

来源时间为:2022-07-16

1948年大决战前,沈阳30万国军主力,为何一直未能退守锦州?

2022-07-1620:28:04来源:

北京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NO.1736-为何不退守锦州

投稿、转载与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1948年辽沈战役前,我军确立的基本作战方针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首先截断北宁线,封闭东北国军,然后运用攻锦打援的战法,争取将卫立煌集团就地各个歼灭。

这一方针是甩下沈阳、长春的国军主力,以东北野战军主力直指锦州要地,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待锦州守军被围之后,国军以沈阳精锐组成西进兵团,另抽调生力军组成东进兵团,试图在锦州与我决战。

然而直到锦州被解放,国军的援军也未抵达,此时长春守军动摇,先后起义、投降。随后精锐的西进兵团覆灭于辽西走廊,东北野战军主力直指沈阳,国军守军大部瓦解,辽沈战役以我军完胜而告终。

很显然,辽沈战役的关键点在于锦州,而锦州的重要性在国军这边也并非毫无所知。

实际上在1948年初,东野冬季攻势如火如荼之际,老蒋就曾设想过在沈阳的20万国军主力(后逐渐整补到30万)应打通沈锦线,退守锦州。这也就是坊间所传的,老蒋要撤离东北国军的方案。

其实老蒋要撤的只是在沈阳的主力,至于长春守军是不好撤的,而在沈阳也要留兵,最初所定的留守部队为有出自东北军系统的第53军和中央军青年军第207师。而沈阳的其余主力则沿沈锦线撤到锦州,然后就地整补,待关内战事转变之后,再图东北。

老蒋的这一设想,也是有现实因素的。

因为东北我军在1947年接连发起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势,东北国军招架无力,屡屡被歼,已被压缩到了沈阳、长春等几个大城市周边。而且长春到沈阳,沈阳到锦州的交通线并不畅通,其兵员、武器、粮弹补给都遭受了极大困难。

当时在沈阳的国军大多是之前的驻印军、远征军,都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老蒋意在将这些嫡系拉到锦州整补,以图不被“瓮中捉鳖”。

但是刚刚上任的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却不愿出沈阳城,早在我军冬季攻势第二阶段连克诸城时,卫立煌就以担心被“围点打援”,拒不出动沈阳主力。

而待老蒋要求沈阳主力应沿沈锦线出击之后,卫立煌则以“部队残缺,弹药不足”为由,力陈出城就会被消灭。

1948年2月下旬,老蒋的命令被卫立煌坚决反对之后,其派罗泽闿、李树正到东北与卫协商。

不过卫立煌依然坚持己见,并派郑洞国跟罗、李二人同回南京,向老蒋陈述东北国军将领的意见。

老蒋非常生气,认为当年北伐战争时尚能以少胜多,樊钟秀以万余人尚可从广东打到河南,黄埔军队为何就打不到锦州?在老蒋的严令下,卫立煌与东北诸将讨论具体方案,最终决定:

第一:要南京增调第8军到锦州,然后华北再出2个军,由傅作义亲自指挥,协调沈阳国军西进;

第二:沈阳要留5个师,西进撤退则最多抽出7个师;

同时卫立煌依然在强调撤离途中气候不利,一旦在新民以西发生战事,后果将难以预料。

老蒋考虑“北平李傅是否能派援遵行,尚未可知”,同时坊间盛传国军将要“放弃”东北,现实及舆论使得老蒋不得不同意暂缓行动,待完全解冻之后,再打通沈锦线。

不过到3月中旬,老蒋得悉东北我军已由沈阳周边撤离,于是再提撤军之事。

3月31日,老蒋直接召见卫立煌商讨东北战事,其重点在于单纯依靠空运无力保证沈阳精锐的消耗。卫立煌则向老蒋保证,只要不将主力撤出沈阳,东北部队补给由其负责,并请美国顾问团帮忙运输。

老蒋对此表示认同,但仍然坚持一旦整补完毕,仍然要有所行动。

随后,美国顾问团巴达维将军抵达东北,视察了东北的美械部队。美国方面同意,要在1949年三四月前运到10个师的美械装备,同时承诺更换原美械部队中的超龄老旧武器。

得到美国方面的承诺后,卫立煌锐意整补沈阳国军,其员额也逐渐充实。同时,卫立煌也在不断整备沈阳的防御工事。

但是没隔多久,老蒋再提沈阳国军西退之事,赵家骧、廖耀湘受命到南京陈述战情。

东北国军认为,如无锦州方面的有力策应,沈阳国军断然不可西撤;另外沈阳主力西撤,必然会对长春守军造成打击,会瓦解长春的防守。

经过讨论,最终将沈阳国军的行动时间推出到了1948年7月底。

在此期间,南京方面加派飞机向沈阳运送粮食,并补充11个步兵团的武器,同时从沈阳向锦州运抵2个残破师的架构,在锦州就地整补。另外还意欲将沈阳守军分为攻击兵团和防守兵团,以图积极行动。

这个方案其实是在通过锦州、沈阳两地增强军力的方式,以待后续的行动能够得力。

同时,老蒋深感卫立煌不听指挥,在锦州以“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负责全权指挥,将卫立煌的指挥权分割;同时意图将沈阳攻击兵团控制在廖耀湘手里,使得卫立煌抓不住主力部队,但卫对此也有认识,因此攻击兵团迟迟未能编成。

所以自1948年年初到年中,东北国军的去留始终未定,反倒是蒋卫矛盾、卫范廖矛盾不断加剧。

据范汉杰回忆,其对锦州驻军粮食供应、人事安排等大多是由老蒋直接命令的,而卫立煌事先并不知道,因此卫非常不满。

范汉杰认为,将帅不和,不能作战,因此向老蒋请辞,但未得应准;遇到参谋总长顾祝同,又向顾辞职,顾祝也未同意;到沈阳见到卫立煌后,又向卫辞职,但也没有得到同意。

范汉杰回忆这段时,用词颇有内涵:

我再三申请辞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职务,蒋说:你们不干,我又怎样?并说:限20日回到驻地去。又吩咐黄仁霖电话通知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派飞机于次日送我回防。

我回到锦州后,又去沈阳见卫立煌请求批准我辞职,并建议以副总司令陈铁到锦州比较适宜,因陈是卫找到东北的,是卫的老部下。卫当面敷衍说:不要辞,大家都是老朋友,共同努力。我已了解卫、廖都对我不满,以及东北局势危急,内部意见分歧,矛盾很多。

而据廖耀湘回忆:

我要他(指卫立煌)适时成立机动兵团与防守兵团,及时采取行动。但卫顾虑长春,又顾忌这会引起周福成的不安和第53军部队的疑惧,还顾虑沈阳主力一动,长春、沈阳都会有失,对他个人声誉不无影响,而且还要负丢掉东北的责任。

甚至还有一些权力和人事问题,如他不愿当光杆司令,把沈阳主力都编入机动兵团,他想直接抓各军甚至各师。总之,这一切使得他不能着重从战略战术上考虑问题,总是迟疑不决,不采取果断的行动,这也引起我和卫立煌之间一些不愉快的摩擦。

卫立煌在一次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廖,说道:凡建议上级的方案,只是供上级选择,采纳与否,权在上级,不必到处活动,一定要迫使上级采纳自己的意见。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东北国军的最高层,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就更不要说下属的各军、各师了。

而所谓的东北国军撤退问题,此时又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

当时美国同意大规模援蒋,另外沈阳国军据称可以解决粮煤问题,这使得老蒋的心态发生极大转变。

老蒋认为:只要沈阳粮煤可以自给无虞,则不如准其固守待时,而不必急令其出击,打通锦沈路。同时老蒋认为只要只要沈阳能固守不失,整补战力,那么东北野战军就不能转用于华北方面。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将有极大转机。

因此,老蒋下令沈阳主力坚守待时,“东北求稳定”,要于11月封冻前再作全军撤退关内之准备。

结果东北野战军在9月便发起了辽沈战役,主力直指锦州,此时便有了所谓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之事。

而特别有意思的是,当廖耀湘在得悉老蒋命令时,还以为其意仍在撤离沈阳国军。因此在顾祝同受命传达命令之际,廖耀湘还在力陈走营口的方案。

结果顾祝同说道:总统的命令,主要不是如何安全撤退沈阳主力的问题,而是要你们出辽西,东西对进,夹击锦州地区,以解锦州之围的问题。

结果卫立煌、廖耀湘都不愿意这么干,认为出辽西就是送死,更别说要决战了。卫立煌、廖耀湘认为,只有等葫芦岛、锦州部队汇合后,沈阳精锐才能出辽西。

但顾祝同答复:但总统命令你们立即行动。

卫立煌气得站起来说道: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没,你不信,我打两个赌,划十字。

廖耀湘认同卫立煌的意见,在随后顾祝同单独召见责备其不听老蒋命令时,廖还说道:卫是负东北实际责任的,他更明了情况,请再考虑下他的意见,再电南京最后裁决。

顾祝同训斥道:你们坐着不愿意行动,企图回避战斗,这是不行的。我已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总统仍要按原命令执行,我不能再代你们打电报,你们必须服从命令,先开始行动!

几天后,老蒋亲自飞赴沈阳,严令卫立煌出兵,同时独自召见廖耀湘。

廖耀湘还以老蒋是要撤离东北国军主力为出发点力陈意见,但老蒋此时意不在此,而是要在锦州打主力决战。

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辽沈战役情况了,要知道扯皮可不是战役开始后才有的,而是始终在进行中。如此撤守不定,攻防飘忽,其实在战略上就已然注定败局了。

最新企业单位
  • 沈阳疾控11月28日紧急健康提醒04-25

    来源时间为:2022-11-28沈阳疾控紧急健康提醒11.28(二)11月27日,我市在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多例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相关活动轨迹如下:大东区沈铁……

  • 喜报!沈阳法院在全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评推树04-25

    来源时间为:2023-01-04编者按:日前,辽宁高院公布第三届“辽宁省审判业务专家”评选及“评精品案例、推创新成果、树优秀人才”活动结果。经过层层筛选,沈阳法……

  • 辽宁省与南航集团举行会商04-22

    来源时间为:2023-05-14本报讯记者方亮杨忠厚史冬柏报道5月12日,辽宁省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在沈阳举行会商。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主持……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