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下设单位 > 正文

沈阳市“全国最美家庭”:一份“家庭就餐意见”背后的和睦密码

发布日期:2019/4/18 0:22:57 浏览:326

这是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随着3个孩子各自成家,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从父母身边搬走。父母退休之后,3个小家庭重新向父母身边靠拢,每到周六就回到父母身边,说说各自工作,听听父母叮嘱。在良好家风的带动下,这样的家庭聚会持续了20多年,从当初的一家五口如今壮大为四代十三口人。今年5月,在全国妇联举办的评比活动中,沈阳市这个让人羡慕的家庭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沈阳市人事局

张玉范一家四代十三口人的合影。(张弛提供)

一位将迎来80岁生日的老党员,为了避免儿女操办八十大寿,以家庭文件的形式给两儿一女3个小家庭下发了《关于家庭就餐有关问题的安排意见》,内容如下:

由于父母年龄的老化,子女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和互动,增加亲情和感情,提出如下意见:

1.父母生日:八十岁不庆。从明年开始过生日,在三小家轮流过。

2.春节: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在父母家过;初二媳妇回娘家;初三以后,三小家各轮一次,具体安排由三小家商定。

3.国庆长假:参照春节的办法,即“十一”在父母家过,其余假期三小家各轮流一次。

4.其他假日和公休日不作具体安排,各小家可视情况不定期地约父母或其他小家到家里就餐。

上述安排意见的原则是:不去饭店就餐;不影响工作,不在工作日到小家就餐(过生日可串到公休日);反对浪费,不搞大鱼大肉,清淡可口,经济实惠,简单易做,菜数宜少不宜多。

以上意见只作参考,不强制执行,不强加于人,不搞形式主义,可以机动灵活,高兴了、有条件了就办一把。

2015年正月初五,当许多家庭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即将在两个月后迎来80岁生日(这里指虚岁,因为过生日有过九不过十的民间习俗)的张玉范给3个儿女下发了这样一份“家庭就餐意见”。虽然“意见”行文很像公文,规定也十分具体,但字里行间却都是亲情,处处在为子女着想。

6月16日,记者与这份“家庭就餐意见”的具体执行者、省分析科学研究院的张弛相见,请这个54岁的女儿讲述“意见”背后的亲情故事,这个家庭的和睦密码。

一副对联树崇德立志好家风

张弛是家中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提到自己的父母,她首先给记者找出一副对联,上联:家庭和睦孝敬父母传美名,下联:努力学习拼搏进取创辉煌,横批:崇德立志。

这副代表了家风家训的对联,作者就是张弛的父亲张玉范,一位81岁的老党员。

张弛的父母都是1936年出生,1956年从锦州商专毕业后同时分配到开原,并在报到途中相识,后经同事介绍走到了一起。1978年,张玉范调到当时的省人事局工作,两年后妻子祁乐文也调到沈阳,3个孩子随母亲一起离开开原,一家人才算重新团聚。

一个好的家风首先体现在学习上,而张玉范给子女们传输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3个孩子分别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他们的学业都受到了影响,但在父母的督促下,三人在工作之后都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拿到了大专以上文凭,有的甚至拿到了研究生文凭。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的家风,让3个孩子不仅都成为中共党员,而且在各自单位都能独当一面。

张弛说:“我到工作单位后,跟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同事一接触,从说话办事水平到知识面等等,都感觉到了明显差距,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我家的家风家训,都要求我尽快提升自己。”

这样的家风很自然地传承到了下一代,张弛专门举了自己女儿学琵琶的例子。“学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有一段时间孩子的手指都磨破了,兴趣骤减,一度要放弃。”不过,作为母亲的张弛却不同意放弃,姥姥姥爷也不给说情。“他们从来不溺爱孩子,不会说什么孩子还小之类的话。”结果,在家人的陪伴下,孩子不仅坚持下来,考取了业余10级,还在首届“金蛙奖”中国国际青少年歌舞才艺展示大赛复赛上获得了一等奖。

从小注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长大之后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知道尊老爱幼。张弛说:“女儿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她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给奶奶、姥姥、姥爷每人买了一份礼物,而且节假日时还总去给他们讲笑话,教他们用电脑,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

一首小诗号召子女勤俭持家

张玉范退休之后,将自己对家人和主要亲属的回忆记录下来,写了好几万字,但写完之后又担心劳民伤财没有出版,只是简单地复印了几本给自己的子女。

在这本名为《回忆》的家史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记录了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孙子大宽。文章说,孙子生长在糖罐子里,不知节俭,不知道父母上班辛辛苦苦挣钱不容易,出门就想打出租车。2009年冬天自己因为胃病犯了,每天都要到医院打点滴,但每次往返都会坐公交车。有一天在公交车站等车时,正好遇到一位邻居,这位邻居说看见他儿子一家三口刚刚打车走。当晚,张玉范颇有感触地写下一首小诗:

孙子周六去补习,

父母陪他去打的,

门口公交他不坐,

惯他一身坏脾气。

爷爷车站等公交,

天气寒冷心更急,

胃病发作去医院,真心就医打点滴。挣钱多的坐公交,分文不挣却打的,孙子却说我小抠,公理何在遭质疑。艰苦朴素没人讲,优良作风更不提,勤俭持家传家宝,担心丢在他手里。

在讲述这个小故事时,张玉范将责任直接认定到自己儿子身上,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是儿子平时大手大脚影响了孙子。“出租车不是不可以坐,也不是坐不起,问题是如何对他进行勤俭持家的教育。”

在这个家里,还有一件因为大人没有起到榜样作用而被批评的事,就是抽烟。张弛说:“我弟弟有抽烟的习惯,但是已经快50岁的人了,从来不敢在父母面前抽。我小侄儿考上大学后,爷爷突然听说他也学会抽烟了,马上就找我弟弟谈话,要求他做出榜样。从此之后,只要一见面,我爸就问我弟弟戒烟的事,见一次问一次。”

大事都由家庭会议决定

前些年每到周六,3个儿女就会带着家人齐聚到父母家,看望陪伴老人。这个其乐融融的场面通常是:有人在客厅择菜,有人在厨房切菜,而作为家长的张玉范会在小屋里先下一会儿象棋,等人到得差不多了他才出来,问问这个、问问那个,然后就开讲了。有时是围绕中央提出的新要求,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有时是围绕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面新闻,做做子女们的思想工作,说那些都是个别现象,并让两个当公务员的儿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这个大家庭里,吃饭之前讲几句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活中有什么烦恼,都可以通过这种非正式的家庭会议得以解决。每当家中遇到大事时,张玉范都会组织全家召开正式的家庭会议。“我大侄儿结婚时,我父亲组织全家开了两次会,一次是提醒身为处级干部的儿子不能大操大办,一次是对婚礼流程进行彩排,把需要家人做的事一一落实给具体的责任人。”

虽然退休已经21年,但张玉范组织开会的内容却与时俱进。2015年春节,全家人议论最多的是中央八项规定和如何庆祝张玉范夫妇即将到来的八十大寿。正月初五,张玉范把家人讨论中发表的看法归结为《关于家庭就餐有关问题的安排意见》,其中不去饭店就餐、不在工作日到小家就餐、不搞大鱼大肉的三个原则与中央要求一脉相承,而生日在子女家轮流过、菜数宜少不宜多等具体安排都以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为出发点,充满温情又简单易行。

用心陪伴才是真孝顺

如果说张玉范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提出“家庭就餐意见”是对子女思想教育的与时俱进,那么子女教父母上网,带他们享受网络购物的便捷和愉悦则是孝敬父母的与时俱进。

张弛说:“作为81岁的老人,我父母都爱上网,父亲爱上网看新闻、下象棋,母亲愿意上网聊天。这几年两位老人对网购也产生了兴趣,他俩想买什么就跟我女儿说,我女儿找到相关网页就发过去让他俩挑,然后负责给下订单。”现在,两位老人偶尔会在网上买双鞋或化妆品什么的,而且在街上看到什么好玩的东西,马上就会想到网购。“前段时间,我母亲说上超市时看见别人拿的包挺好,看起来就一个普通的包,可是有4个小轮子,装满东西后可以在地上拖着走。听她说完,我女儿马上就找到卖那种包的网页让她挑选,第二天快递就把包送到家门口了。”

“我母亲收到包后一个劲儿地感叹,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后来又跟我女儿说她还想再买一个,说她有一个好朋友腿脚不方便,也需要这样一个包。很快,快递又送来一个同样的包。”

在张弛看来,事情做到这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个包虽然不值钱,但对老人却是一件关乎友情的大事,买完之后一定要多问问,多聊几句,让老人充受其中的乐趣。

陪伴老人时,有时需要帮助他们做一些像网购这样的事,让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有时也要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事,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行。由于年过八十,张弛的母亲总是因为嫌累而不愿意下楼,但张弛一回家就会张罗着让母亲跟她一起去买菜,虽然路上会歇一歇,但是每次买菜回来,老人都会说锻炼锻炼挺好。

还有像上医院什么的,有时张弛就让老人自己打车去,然后在医院会合。张弛说:“他们知道现在停车难,去哪儿都愿意自己打车,而不是让这个接那个送的。这样做,他们还能觉得自己并没有老到什么也不能干。”

补记:家人之间更要多沟通

一位教授准备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发表演讲,会议的规格之高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为此,其妻专门为他选购了一套西装。晚饭时,妻子问西装合身不,教授说上衣正好,裤腿长了两厘米,但影响不大。

晚上,老妈睡不着,琢磨着儿子这么隆重的演讲,西裤长了怎么行,就翻身下床,把裤腿剪掉两厘米,缝好烫平。一直想着老公西裤的事,妻子第二天早上起得格外早,也拿来西裤剪掉了两厘米,缝好烫平后去做早餐了。过了一会儿,女儿起床也想起了父亲西裤的事,拿来西裤剪短了两厘米,缝好烫平。

很显然,这是一个并不缺少亲情的家庭,但是三人默默地付出却共同剪废了一条新裤子。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沟通。试穿之后哪怕有一个人主动说一下,也不会造成三人各自行动、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采访张玉范家庭时,记者听到很多家人之间沟通的细节。大孙子上大学、结婚,爷爷花钱时不仅公布了钱数,还说接下来外孙女、二孙子上大学、结婚也会花这么多。因为公开透明,无论老人花多花少,每个人都不会有意见,未来也不会出现矛盾。

这个家庭的沟通还体现在遇到事情能迅速解决,其中一件就是大孙子媳妇生孩子的事。当时张弛想等孩子抱回家时再去看望,但是老人却有不同看法。张驰说:“这边刚生完孩子,我父亲那边电话就来了,问我怎么还没去医院,说不能等到回家,家里人必须到医院去。”

老人主动沟通,年轻人也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老人都舍不得花钱打出租车,但在这个家庭里,两位老人都慢慢接受了打车这件事,而这也是沟通的结果。把老人坐公交车的不便说清楚,把一旦摔伤的严重后果说清楚,两位老人听了觉得有道理,而且还会觉得打车可以不让子女接送,可以不给子女添麻烦。

有困难说出来,有不理解的说出来,把所有可能转化为矛盾的小事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沟通让这个家庭格外和睦。一家人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时间越久家的味道就越浓。老人在儿女成家时的叮嘱现在已经变成现实:“每个家庭都要独立生活,但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回家,一起渡过难关。”(辽宁日报记者李波)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