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百姓生活 > 正文

用德国职教模式锻造“沈阳工匠”

发布日期:2016/4/12 16:57:30 浏览:827

沈阳新松公司将设立实训基地,在这里学生可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与技术。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李浩摄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同样对沈阳安身立命的装备制造业大有裨益。一方是沈阳高新技术企业的翘楚,一方是德国百年历史的职业培训学院,2016年2月4日,中德新松教育集团正式并购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此次并购为中德新松教育集团100收购德方企业股权。他们的这次联手,简单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由职业教育培养而出的“沈阳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4月7日,记者对教育集团的合作双方——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沈阳安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存艳进行了采访。

新松玩跨界

开启工业4.0时代企教融合先河

——访中德新松教育集团董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

对于新松公司曲道奎而言,随着机器人时代到来,他的社会身份多起来了。这几天他的又一个身份即将落实:中德新松教育集团董事长,大家戏称为“曲校长”。“我愿意当校长,这是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职业教育,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行业。”4月7日,在接受了记者采访后,曲道奎微笑着说。从机器人领域专家向教育专家迈进,曲道奎讲述了自己的角色变化。

记者:为什么想到了跨界发展?

曲道奎:过去新松公司一直专注于行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产品,提高技术水平,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用专业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服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来自客户的需求,让我们感受到了仅为用户提供产品或者问题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客户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历次工业革命,虽然以设备使用作为判定的基本标准,但这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力量,这就是人。如果人跟不上去,再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效能。工业4.0时代表现更为突出,工业4.0时代,以颠覆传统为最显著特征。实际上也如此,传统技工大师面临着操作机器人的岗位可能无法适应。而用户在购买我们产品的同时,提出了培育人才的任务。这样,我们靠制造产品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了。于是,我们要跨界——培育人才。

记者:除了企业发展需要进入职业教育以外,此次跨界选择还有什么考虑?

曲道奎:智能制造时代到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机器人代替人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今年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预测,未来五年,机器人换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会有上千万人失业。这些失业者再就业就产生了培训需求,将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市场。新松公司推出大批量机器人的同时,也有责任通过职业教育形式承担起下岗者的培训任务,提升他们智能水平,实现他们的再就业。所以,我们选择了跨界经营。

记者:新松公司是智能制造的国家队,还承担着国家工业由大变强的使命,办教育与此使命有关吗?

曲道奎:办职业教育也符合我们的发展战略。新松公司是机器人制造的国家队,承担与国外竞争的重任。目前,赢得现在、赢得未来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做优秀产品,同时还需要使用设备的优秀人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时代的到来,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这方面,不仅中国严重缺失,世界各国也缺失。然而,我们国家现有的教育体系,还没有能力为智能化的社会提供合格人才。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拿出千亿元进行再就业培育,职业教育成了国家战略。

执行国家战略,通过办适应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占领未来人才高地,对中国决胜未来将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是新松公司国家队要干的事情。

记者:抢占高端职业教育市场,对沈阳而言有什么意义?

曲道奎:高端技能人才,在东北、在沈阳需求更为急切。一方面,东北和沈阳面临去库存、去产能压力,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均涉及人才培训问题。通过再培训可以支撑起迈向高端制造的任务,另一方面,也会保证社会稳定,有利于新常态下东北及沈阳经济健康发展。

记者:新松公司的职业教育进展如何?

曲道奎:新松公司职业教育是站在世界高度展开的,首先我们选择世界公认的德国双元制教育,通过并购形式收购德国百年历史的职业教育学院,并成立国内外两个基地,国外基地提供培育体系,提供教材及师资培训,及高端国际化人才培育任务。国内成立教育集团,在主要产业建立分院,沈阳为总部,核心区如山东、四川、华中、华南等地建立教育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并在沈阳新松公司设立实训基地。新松公司还与东北大学联合成立机器人学院,培育 、创新人才,形成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完整的人才培育链。

新松公司办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智能制造引来了新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必然带来了专业人才深刻地变革,引发了人才培育标准的重大变革。企业要适应并引领这一变化,不仅提供技术产品,同时还要提供专业人才。打通产业链,首先打通的是人才链。这也是我们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即提供有效的供给,创造有效的需求。这是智能时代,解决东北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将开创中国制造发展新模式。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黄超

安信出高招

培养高端人才助推沈阳制造腾飞

——访中德新松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沈阳安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存艳

中德新松教育集团并购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签约仪式举行之后,作为中德新松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沈阳安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存艳的工作节奏更快了:与德国方面深化合作事宜,布局在中国的职业培育基地,细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一件件事接踵而至。近日,她将赴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在那里迎接中组部和工信部等单位组织的德国双元制教育考察调研团。4月7日,在赴德国前,就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与沈阳振兴等关系,范存艳接受了记者采访,透露了并购德国百年职业教育学院的缘由。

迈向高端制造,首先解决人才问题

从1996年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从事企业咨询已20年了。在服务沈阳制造企业,特别是那些支柱企业的同时,给我印象最强烈的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正在严重地制约着沈阳制造业发展。沈阳制造业如果转型升级成功,顺利迈向高端制造,必须解决人才的瓶颈,必须推出一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制造人才。然而,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是买不来的。如同那些核心技术买不来一样,只能靠自己培养。人才培养要有完整的职业培养体系,然而,不仅在沈阳,就是在全国也非常稀缺。因人才的缺失,我们过去屡次振兴、屡次做强做大我们装备制造业,但却事与愿违。

振兴实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才培育在发展沈阳制造业中的重要和关键作用。沈阳制造需要建立世界一流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推出人才,不断提供有质量的人才,才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德国有比我们有更先进的理念,德国企业进驻某地区,提出第一个要求就是当地要有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他们看来,这种教育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沈阳,无论让《中国制造2025》落地,还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目标,人才都是一个核心环节。所以,让沈阳制造迈向高端制造,必须要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推出高端人才,将助推沈阳制造腾飞。

高端人才有助于延伸沈阳制造价值链

目前,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制造业利润相当薄,甚至有的基本没有利润。

原因何在?有人说,我们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中间,处于价值链低端。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制造业将更高精尖的“活儿”外包给外国有直接关系。如某一企业,制造某一产品的“大路货”部分,全部由企业自己完成。但关键几个焊点则要请德国大师来完成。德国人仅焊几小时,就拿走了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另一个企业,产品的高精尖部件全部从国外买进,这样,产品最大利润拱让给人家。而我们自己做核心关键部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合格,浪费了大量资源。

近日,市政府下达了《中国制造2025》沈阳版,提出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和智能制造,这是沈阳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的行动纲领。让沈阳制造转型升级成功,需要有一大批高端人才,而且是我们自己培养的高端人才。如果此时,我们的高精尖产品还靠请外国专家或技能大师来帮助制造,那么我们的高端产业就还会陷入过去低利润的泥潭里,回归过去屡次振兴,屡次难以成功的怪圈中。通过建立高端产业相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推出高端人才,可以帮助沈阳制造业创造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延伸企业价值链,加速沈阳制造快速发展。

建立新职业教育标准打造沈阳制造新品牌

这次安信咨询与新松公司联姻,成立中德新松教育集团,并购德国百年职业教育学院,这是针对中国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现实,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利用新松智能制造强大力量,发挥安信咨询独特的优势,建立的一个新的培育高端人才的平台,将开中国职业教育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视野放在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全过程,提出人才培育系统解决方案,真正地破解企业发展人才难题,弥补制造业短板,为中国制造走向强大提供一个新的发展路径。

通过此平台,我们还将吸引更多德国的教育资源,面向世界人才培育体系,既培育一棵树,也培育一片森林。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要形成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标准,打造名品牌,像德国制造一样有影响力。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刘国栋

德式职教为何成为

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德式职业教育常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其成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企业参与的高效人才培养,较小的收入差距,乐观的就业前景,社会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以及学生个人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更简单的说,德式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更具备实用性,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包括沈阳在内的许多东北城市,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求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沈阳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留住人才,才能为企业找到一条活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就曾经提到,我们现在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实际上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一部分是高技能的工人。高技能工人就是职业学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人员是大学培养的。目前,我们国家高端制造业人才支撑不足,也就是“教育供给侧”出了问题,简单点说叫做供给和需求对接不上。

德国的职教培训体系被称为“没有死胡同”的体系,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目前我们国内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一面是企业需要实用型人才,一面是现有的培训体系拿不出人才产品,德式职业教育这样“外来的和尚”一到,水到渠成地受到欢迎。

仔细梳理,我们身边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已到了必须要作出改变的时候,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刘东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提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词汇与关键词。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