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资讯杂谈 > 正文

“十二五”时期沈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就

发布日期:2016/9/24 13:23:32 浏览:1150

“十二五”时期,沈阳市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沈阳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为契机,以承办全运会为牵引,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扩展,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文化品位和风貌进一步彰显,规划编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对沈阳经济区城市群的直接拉动效应全面释放,对辽东半岛城市群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硕果颇丰。

一、空间结构方面

拓展空间框架,建设大沈阳。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沈阳为中心,依托复合交通走廊,建设集城镇带、经济带与交通带为一体的沈铁、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阜五条城际连接带,带动沿线新城、新市镇发展,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和功能布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沈阳都市区格局。

在市域边界重点建设了沈抚新城、本溪生态新城、铁岭凡河新城、辽阳灯塔新城、阜新彰武新城,推动了城际间产业转移和升级发展,成为大沈阳都市区的新节点。沈抚两市围绕沈抚新城共同开展了滨河绿化景观,道路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抚顺区域建设已初具规模,两市城市空间已基本连城一体。

中心城区生活生产空间进一步拓展。浑南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正逐步形成以浑南国家科技大学城为基底的东北创新中心,成功助推沈阳向南跨河发展;铁西新城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全面升级,围绕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沈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增长极;蒲河新城、浑河新城等外围副城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以产城融合为动力,逐步建设成为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城市综合性新中心。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二、产业空间方面

优化功能空间,推动大产业。为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建设,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金融中心、商务会展、区域物流、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新等功能,沈阳市以南北“金廊”和东西浑河“银带”形成的“大十字”空间结构为骨架,经过五年建设,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产业空间格局,集聚了更加强大的发展势能,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发展优势,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发展内涵,助推沈阳与国际接轨、和世界同行。

中部片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总部、会展等现代服务功能,结合城市滨水景观塑造,打造体现城市活力和魅力、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东部片区以大东区为载体,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形成区域性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综合配套的产业基地。

南部片区以浑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基础,全面发展高新技术、航空产业,全面彰显沈阳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西部片区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核心,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打造“中德智谷,世界铁西”。北部片区以沈北新区为牵引,发展食品加工及生物产业、光电信息、文化创新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三、城乡统筹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美化大乡村。宜居示范乡镇、宜居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以点带面,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农村路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屯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陆续启动20个宜居示范乡镇、150个宜居示范村工程,截至2014年,村庄内部道路硬化率达到43,边沟覆盖率达到39,道路绿化覆盖率达到32,村庄自来水配备率达到81,对比“十一五”,都具有不同程度提升。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行,新型城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四、综合交通方面

提高枢纽等级,完善大交通。枢纽城市、公交都市、畅达城市的着眼点促成了沈阳综合交通体系的整体提升。桃仙机场T3航站楼、沈阳南站等区域交通枢纽陆续建设完成,增强了沈阳市对外联系能力,铁路枢纽、干线机场地位得到强化。

轨道交通服务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地铁1、2号线建成通车,2号线北延长线、4、9、10号线开工建设,完成浑南区5条有轨电车线路建设,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2.8,全面提升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城市快速路建设突飞猛进,骨干路网密度增加。东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东陵路、迎宾路等高快速路建设完成,全市快速路里程由19公里增长至291公里,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5.5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双高双快”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络,保证了城市顺畅通行。城乡一体的公路网不断优化,村村通柏油路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点与高快速路的衔接水平,市域公路与城市内外衔接通道全面提升,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352公里,公路密度为97.5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全国较发达水平,进一步巩固沈阳交通枢纽地位。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五、市政设施方面

突破关键瓶颈,提升大市政。“大市政”推进了“十二五”期间沈阳城市发展的新里程,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与区域基础设施承载力,基本建成安全高效、区域一体、城乡均衡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供水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东、西两座净水厂的一期工程,引入优质地表水90万立方米/日,约占中心城区总供水量40。

加强新技术、新设施的研发与应用,围绕全运会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2.3公里,2015年沈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

供暖结构进一步优化,拆除20吨以下燃煤采暖锅炉房230座,完成新北、皇姑等热电厂的热网互联工程,扩建热电厂2座,热源厂12座,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1.2,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60万吨/日工程,占中心城区日处理量的40以上,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处理要求。

五爱、瓷都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石油秦沈线气源引入,进一步保障城市运转。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六、公共中心方面

发挥辐射作用,升级大服务。“十二五”期间沈阳“金廊”公共中心轴和“银带”生态文化轴进一步强化,金廊大都市核心高端服务功能与形象初步显现,银带生态、文化、经济功能大幅提升。借助全运会,一批标志性、高水平的新建大型公共设施有效推进多中心体系加快构建,进一步提高区域服务能力,巩固东北中心城市的地位。

2014年,金廊已建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约24个,建筑面积约135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的50,金廊大都市中心商务区形象初步显现;银带重点打造成为沈阳市重要的绿化生态带、滨水景观带、宜居生活带、文化旅游带和经济活力带,生态、文化、经济功能大幅提升。新建一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浑南新城省档案馆、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四大场馆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高质量新建、改建各类比赛体育场馆35处,新建市、区两级全民建身中心17处;新建和启动建设沈阳会展中心、盛京大剧院、新世界博览馆等高水平的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七、生态环境方面

编织城市绿网,构筑大生态。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域重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辽河、浑河干流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体标准,蒲河、卧龙湖治理取得突出成效。协同治理、提质增绿让辽河、蒲河、浑河形成了一条条贯穿市域的芬芳绿带。

沈阳城市“三环、三带、四楔、南北绿廊”的城市结构性绿地提升了城市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中心城区结构性绿地与公园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建浑南中央公园等5处大型城市公园,提高了城市公园景观水平,实施了万柳塘公园等约23处现状大型公园的改造升级,实现了绿地总量的持续稳步增加,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面积等生态城市核心指标全面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绿地占建设用地比例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平方米,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全市生态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沈阳成绩沈阳成绩

八、居住条件方面

提升住房水平,惠泽大民生。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完善住房体系。全面推进保障房、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优先布局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完善老旧小区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