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百姓生活 > 正文

不要失去后才懂得“非必要”的可贵

发布日期:2022/7/9 20:53:04 浏览:284

我们的工作流程受到了极大影响,我们的印厂在唐山,但无法从上海快递付型样,纸样之类,只有拜托在外地的编辑朋友帮忙看样与寄送。另外,印好的新书无法入库,无法上架,新书直接变成了旧书。比如《有花生的寻常一天》《蓝》这两本是疫情前就下厂,准备三月四月初就上架的书,结果到五月才上架。还有在新书的宣传期,样书无法寄送,极大影响了新书的宣传覆盖面,像《我成长的音乐时代》《应得的权利》《在绝望之巅》这几本都是很多朋友期待已久的书,都等待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书。有不少比较着急的媒体朋友我们先发了电子版过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实体书店无法营业,也直接影响了销售。除了上海之外,多地物流不通,可能只有一半的地址能下单,也造成网站销售的断崖式下跌,销售数据可能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出版界集体经历了史上最惨淡的一次423。编辑虽然是相对而言可以在线办公的工作,但缺乏直接沟通与交流的环境影响了大家工作进度,再加上漫长的封控造成大家的精神状态情绪不佳,即便少了一些琐碎杂事,依然很难像以前那样沉浸在工作状态中。希望政府能加大疫情期间小微企业、特困企业房租、社保等的补贴力度和申请流程的简化;媒体、读者能多多关注小型文化企业,看到喜欢的书、产品多多推荐,大家一起共度难关。受到疫情影响的小型出版品牌大家能否一起做一个联合荐书?或者请出版方大家做一个圆桌会议如何客服疫情期间的困难,哪些受到影响的书籍,我们该如何做好推广工作等。@惊奇WonderBooks现阶段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要尽快出书。最想合作的是我们最开始要出的几本书:艺术家向京的访谈集。这本书的雏形是五年前我帮向京老师编辑她的全集时,用蒙太奇的方法把她的几篇访谈剪接成的一篇长谈,后来也是某种程度上受到单读提出的“重建对话的精神”的鼓励,我想把它增补、扩充,做成我们的第一本书。跟一般访谈集不一样的是,我们试图通过打乱时空的剪辑让它具有略萨式的文学性,做没做到我不太确定,但应该是一次很特别的尝试。然后就是丝绒陨的诗集,他这段疫情期间都在上海帮我们把诗集删减到合适的篇幅。另外还有一本再版书,《最后的耍猴人》,作者从非典时期开始记录耍猴人的生活,又在新冠时代增补了他们的近况,生活不易,有些人的生活可能更不易,刚成立新品牌就可以做这样的书是我们很大的荣幸,非常希望可以让更多人读到它。@铸刻文化我们去年出版的一本重点书,意大利摄影师老安(AndreaCavazzuti)的摄影画册《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自出版以来一直没有机会在主场北京办一场线下的新书会。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起来。而这样的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其实也是一种行业刚需。@伍德吃托克WOODSTOCKOFEATING希望能够有落地的项目、更多跨领域的联合。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独立和另类的文化体验都更需要触达更多的用户。这不是说经济下行谈转化率不重要,而是文化的、生活方式的用户培养本就是一个缓慢累积的过程。如果同领域或者跨领域的伙伴,我们想一起头脑风暴,多做一些不同的内容,至少让那些负面和低落的信息铺天盖地之时,还是让美感和风格来抵消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低迷。先说一下本年度正在筹划的项目吧。一年一度的独立品牌开箱日市集从最初的3月几度延期,目前准备在6下旬开市了。今年主题把治愈和自我愈疗的审美和风格作为主推的独立品牌的选品方向;去年大受欢迎的“一万种咖啡市集”,同样也受影响延期了。把咖啡作为美学载体,进行同文化、生活方式,包括各类媒介的联合,COFFEEANDMORE的理念,很快也要重启了;9月中我们会和ARTBEIJING艺术北京在艺术博览会的现场做一个“展中场”,WOEARTCONFAIR,这里面对于独立艺术,手工艺和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最后,很希望恢复一个传统,回道美食社交的出发点,专题化的美食活动,汉堡、野餐、酒饮的主题

上一页  [1] [2]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