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资讯杂谈 > 正文

关于印发沈阳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沈政办发〔2011〕85号)

发布日期:2020/6/27 9:37:49 浏览:1100

沈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七城市形成联动发展。

⒌人才推动战略。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与高校等人才培养机构的合作,着力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战略性任务,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创业人才。

(二)协调关系。

⒈转变发展方式与协调发展。要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性产业和重要载体。通过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创业,形成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⒉主体协同与协调发展。重视政府、中间组织和企业三类主体的协同,加强文化产业综合协调机制的建设;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利用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和衍生产品开发;鼓励商会、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发挥桥梁纽带、服务支持作用,为营造品牌做好专业化服务。

⒊县域协同与协调发展。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区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等县(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突破行业壁垒与地区分割,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联合与重组,促进文化产业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形成以中心带动边缘、以集聚区带动重点产业的格局。

⒋文化同城化与协调发展。借助沈阳经济区建设,以沈阳为核心,大力打造“一小时文化消费圈”,构架“大沈阳”文化网络,用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沈阳经济区内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七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全国文化产业的地域性强势集团。

⒌创意设计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挖掘好、利用好、转化好工业及相关产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在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强化文化产业发展与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平衡两者关系,以文化促工业,以工业兴文化,形成以中国“工业文化”为标识的沈阳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⒍经营性产业与公益性事业协调发展。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加速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同时,坚持文化惠民不动摇。防止单纯追求市场化、商业化,防止单纯追求印数、票房、收视率,实现文化产品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受到文化体制改革成果。

四、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产业。

1.出版发行(印刷)业。做大做强沈阳出版发行集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步伐,扩大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到2015年,实现总资产8亿元、经营收入6亿元。支持沈阳出版社出版一批在国内有市场、有影响的精品图书。2015年,出版图书要达到800种,力争获2个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和1个国家级图书大奖。支持沈阳出版社实施“走出去”战略。2015年,要在沈阳经济区城市群兴办分社或出版中心,以提高大众出版物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市新华书店以品牌建设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连锁经营为途径,开拓新的经营网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把图书发行规模做到全省第一,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2015年,实现图书发行收入3.5亿元。

2.娱乐演出业。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引入战略投资者,新建、维修和改造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文化娱乐设施,依托中心城市的文化汇集、人口汇集功能和潮流时尚的优势,打造区域性文化演出中心和娱乐消费中心。充分依托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群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影响,使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旗舰;沈阳演艺集团整合辽宁京、评剧演出资源,组建跨地区的京、评剧院团,扩大和提升沈阳在全国城市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进“刘老根大舞台”的连锁发展,做大做强“二人转”特色演出业;弘扬京剧唐派艺术、评剧“韩、花、筱”艺术;积极打造独具沈阳地域特色、富于东北风情的品牌剧(节)目;促进演艺与娱乐餐饮的有机结合,打造与传播文艺演出特色品牌。

3.动漫制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浑南动漫产业集聚区。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功能,完成三期项目建设。继续鼓励和壮大原创力量,大力吸引和发展研发实体。至2015年,浑南动漫产业集聚区在确保现有入驻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坚持做优扶强,引入世界500强文化企业,如梦工厂及好莱坞地区知名动漫企业;启动沈阳动漫研究院、沈阳动漫城项目。加快版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通过动漫形象授权、版权代理和中介服务等形式,延伸动漫产业链,吸引境内外投资,形成全国一流的动漫产业研发、孵化、生产、制作基地和动漫产品发布、展示、交易中心,确立沈阳动漫产业在全省和东北地区的主导地位。启动占地面积500亩的4D立体技术产业园建设项目。以世界领先的4D技术作为产业整合的龙头,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吸纳整合产业链内及与4D技术具备互补性的优秀创意人才与发展中企业。“十二五”期间,通过以4D技术引领,形成完整的4D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0亿元,从而成为国内最卓越、最全面的4D技术产业园区。

4.文化旅游业。加快棋盘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以秀湖景区和森林公园为核心重点开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温泉养生、户外健身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国内著名演艺策划机构,共同打造一台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充分依托铁西工业文化区和大东工业文化区等工业遗存,积极打造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等项目和品牌,增加体验休闲内容,形成以沈阳工业文化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特色旅游精品。加快“故宫方城”地区的拆迁和改造工作;推进皇姑乐天世界、北陵文化产业园、辽城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扶持于洪丁香湖文化旅游中心、蒲河生态文化休闲体验区、法库辽文化风情小镇体验区等项目建设。支持辽中县全力打造以珍珠湖为龙头的蒲河廊道“水文化”,借助世茂集团投资283亿元兴建辽中珍珠湖世茂生态城项目,抓好景观节点建设和特色文化植入,特别是将投资千万元的室内舞剧《珍珠湖》全面平移至户外,转成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以沈北新区申报国家级“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为契机,推进以“非遗”为产业增长点的文化品牌战略,鼓励实现“非遗”资源的市场化传承和保护,大力完善沈阳文化旅游载体建设。开发和打造针对“世遗”和“非遗”线路的遗产游,以及工业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游、佛教游和环沈阳城市游等旅游路线和品牌,积极引进和培育2-3家大型龙头旅游企业,塑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项目和主题旅游精品;以“一宫两陵”和张氏帅府为依托,整合沈阳经济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覆盖八城市的文化旅游圈。推进以沈阳故宫和满族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衍生产品开发、设计、制作和销售,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游客体验值;推进旅游景区(点)将自有品牌注册商标,支持特色旅游节庆活动。

(二)积极培育产业。

1.影视传媒业。以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沈阳广播电视台,组建沈阳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为契机,推进传媒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传媒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增强融资能力、扩大市场覆盖,做大市场份额。努力升级传媒技术,更新传媒设备,结合数字高新技术提高传媒产品的加工、制作水平。依托关东影视城等载体,建设高水平的影视传媒拍摄制作基地,集聚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扶持影视剧本,特别是本市原创剧本的创作、拍摄与生产,实现产品向产业的转化;同时,大力发展电影发行院线,推进县级城市数字影城建设。

2.创意设计业。以铁西区、大东区、法库县装备制造业和陶瓷制造业为载体,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运用先进文化创意理念,引入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使文化创意设计在工业、制造业的文化提升功能得到逐步渗透,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分别以铁西区、大东区为区域核心,推进铁西“金谷”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工业创意研发与设计机构,通过研发、设计、营销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品牌和企业竞争力。以法库县为核心,进行陶艺创意设计开发,增强陶艺产品文化附加值,提升企业品牌和竞争力。此外,还要积极培育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创意设计业,对工业遗存、闲置楼宇进行再开发,实现价值的全新提升。

3.广告会展业。积极培育品牌展会。继续办好中国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努力打造“中国(沈阳)国际动漫产业发展论坛”、“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论坛”、“世界多媒体与互联网峰会”、“中国(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等新兴品牌。维护和升级“韩国周”、“皇寺庙会”等节庆活动,争取国际著名会展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我市举办展会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申办国家级专业会议和展览。以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积极推进现有会展场所的改造升级,构建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会展载体。依托沈阳广播电视台和传媒创意带等载体,充分发挥区域广告媒体市场的优势,积极促进网络广告等新兴广告媒体的发展,扶持一批知名广告公司树立品牌、打造本地旗舰企业,全面提升广告业的整体水平。

4.数字内容产业。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东北大学科学园(东软)、沈阳软件出口基地为载体,支持软件研发、信息集散、科研转化和培训服务,形成东北地区最大软件出口集散中心。积极打造沈阳第四媒体,力争在2015年前把沈阳网建成国内知名的新闻网站和区域门户网站。积极开发数字音乐、网络书刊、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等新兴业态。以沈阳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进电视数字化进程和数字电视制播设备、传输设备的升级与改造、文化增值服务等。

五、空间布局

(一)一轴:“金廊”文化中轴。

以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浑河大街为主轴线,再向北延展至黄河北大街至浦河大道,向南延展至浑南新城。通过中轴地带的跨区整合思路,培育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意识相融合的区域经济体,使之成为沈阳市文化产业形象标识。

建设重点: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打造以沈河区青年公园至浑河核心区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著名品牌、企业,发展现代传媒、新闻出版、创意设计、现代咨询、体育会展等产业,进一步强化中轴区域的文化辐射功能。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项目,拓展北方传媒大厦服务功能,加强城市文化景观大道的提升与改造,加强商业配套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在全市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意环境和氛围。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使“金廊”中轴成为沈阳文化产业的地标、沈阳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之一,用以表征老工业城市的现代商贸和文化活力。

(二)两翼:铁西工业文化区和大东工业文化区。

依托铁西区以铸造博物馆、铁西工业走廊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特色旅游项目,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特色旅游项目和大东区华晨宝马、华晨金杯、北盛通用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的东北汽车城等资源,形成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铁西工业文化区和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大东工业文化区,积极促进消费型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引导生产型文化产业的研发,构建沈阳文化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标志城。

建设重点:

做好区域文化产业规划,建好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面向全国征集工业文物;抢救和保护好北方重工、华润雪花啤酒、沈阳水泵、沈阳化工、红梅集团、黎明航发、航天新光、沈阳造币厂、沈阳东基等工业遗存,科学开展空间修缮和资料编撰工作。以工业旅游、工业体验为切入口,打造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老龙口酒文化博物馆、八王寺水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特色项目。设立会展和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积极发展旅游、会展、创意设计、休闲娱乐等产业,开发带有工业特色文化符号的大众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促进“工业文化”衍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为文化产业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和扩大化打下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沈阳“工业文化”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