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沈阳 > 下设单位 > 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2/22 19:45:46 浏览:49

布局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全市人均应急避护面积达到1.5平方米,市、区、镇街、村(居)室内外应急避护场所覆盖率达100,形成便捷、完善的应急疏散通道网,全市应急避护综合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三、完善应急救灾体系建设,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快建设市、区、镇街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覆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应急现场的应急管理全域感知网络,完善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落实国家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等9项重点工程,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建设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成市应急物资保障基地,推动救灾物资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建立企业社会周转储备响应机制,健全救灾物资应急保障各方联动机制。

专栏14安全防护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及建设项目

防洪排涝项目:荔湾区海龙围堤岸达标加固工程、番禺区九如围堤防达整治标工程、南沙区横沥岛等干支流堤防达标加固工程,华工片区人工湖、大朗湖调蓄改造等海绵工程,白海面涌综合整治工程、南岗河达标整治工程,茅山引河水闸、龙穴涌水闸等水闸工程,新洲涌等泵站工程等。

消防设施项目:广氮、智慧城、新雅、石楼等78个消防站项目。

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项目: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政策法规及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以及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环保相关规划等充分衔接,以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同时严格落实《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基本不涉及《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生态保护红线。

第二节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估

本规划涉及综合交通、能源、水务、垃圾处理、林业园林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对资源环境在污染排放、资源利用、噪声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均在可控范围。本规划充分秉承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在项目实施中,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要求,通过对各类项目建设的污染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对大气环境、水资源等的影响。

第三节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强化污染防治

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手段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高能源资源、水资源等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垃圾处理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过程,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置以及噪声污染等方面的防治工作,有效控制规划项目实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加强环境管控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等相关规定,规划的建设项目按程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工作,对其选址、设计、施工、运营等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及用能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切实做好规划项目实施阶段的环保及节能监管,做好环境影响管控。

三、注重生态保护

把好规划控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准入制度关,合理规划设施项目选址选线,尽量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较敏感区域,建设一批绿色示范项目。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的科学化、集约化和精细化,尽量减少土地、岸线等资源的占用,通过改造、优化等手段积极提高各类设施的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节综合评价结论

经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与广东省、广州市的环保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相协调,对于可能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噪声震动等环境影响问题的工程,可在项目前期专项研究及方案设计中采取相应减缓措施,控制相关环境影响。通过实施本规划,有利于推进广州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能够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规划实施具有环境可行性。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一、建立健全协调落实机制

基础设施各专项领域规划要与本规划做好统筹衔接,并将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分解到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政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作用,统筹协调落实。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区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负总责,按部门分领域系统推进。

二、切实做好实施计划管理

遵照本规划,市各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编制本领域的近期实施计划,并实施动态调整。在近期实施计划基础上,将本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实施到位。

三、强化规划评估考核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跟踪分析,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接受监督检查。落实规划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制度,评估规划制定的具体任务和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展、过程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调整规划任务目标,应对城市发展新形势变化。

第二节紧抓项目落地实施

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

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协调项目业主单位及项目建设单位等切实担当起建设管理主体责任,统筹安排在建项目建设时序及资金,落实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推行项目现代工程管理,注重工期、造价、质量管控,确保在建项目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强化项目前期工作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决策机制,完善审批制度,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定期梳理和分析重点项目前期推进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问题。项目策划阶段落实古树名木及大树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相关要求。加强项目建设方案研究工作,提高建设方案质量,减少项目审批审查中的工程方案反复调整和工程实施中的变更,推动项目方案尽快稳定。

三、统筹前期项目储备

纳入本规划的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视同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报及审批工作,可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项目责任单位应结合年度财政承受能力、项目可实施条件,统筹安排项目前期工作时序,科学制定前期工作计划,明确每个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启动前期研究,做好重大项目储备。

第三节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一、统筹落实用地用海规模和指标

土地整备部门要适时研究修订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创新解决土地房屋征收问题。进一步完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落实机制,优先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用海规模和指标,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列入本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自然资源部门将其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对项目用地用海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并同时报送省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

二、强化征地拆迁责任制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房屋征收按属地原则推进,各区政府要落实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主体责任。市土地整备部门要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协调解决土地房屋征收的问题。继续推进违法建设整治,统筹土地使用。

三、统筹推进片区更新改造

建立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联动机制,大力推进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城市更新联动;建立地上地下联动更新机制,实现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项目同步推进。

第四节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

一、进一步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结合财力情况及项目资金需求,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项目,统筹安排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出资资本金,做好重大任务、重点项目及补短板建设财力保障。争取中央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合理调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论证,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二、持续深化投融资创新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健全与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长期资金筹措渠道。综合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特许经营、“土地出让 配建”等融资方式,以及公共交通为导向、生态环境为导向、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方式,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争取国内外各类银行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探索将地铁用地及沿线经营性用地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的地铁建设及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支持我市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创新融资渠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国企担当”作用。

三、推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

完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定价和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定价成本定期监审制度和价格动态调整制度。研究建立供水、供气等行业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完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第五节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制度体系,制订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为核心、地上和地下统筹协调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城市管网综合管理,尽快完善相关地方制度,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整合城市管网信息资源,消除市政地下管网安全隐患。

二、推动建设运营机制改革

推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任务的市、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支持做大做强,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基础设施招投标、要素获取、经营运行等方面,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考核标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三、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向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搭建城市安全运行系统,逐步实现智慧城市全覆盖。

附件:

名词解释

1.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2.“四型”机场:民航局印发《推进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明确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

3.LNG: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简称LNG)的缩写,主要成分是甲烷,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

4.“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五主”为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棠溪)站和佛山西站,“四辅”为广州北站、鱼珠站、新塘站和南沙站。

5.10条出省高铁通道格局:广深港高铁(已开通)、武广高铁(已开通)、贵广高铁(已开通)、南广高铁(已开通)、广州至汕尾高铁(在建)、广州至湛江高铁(在建)、深茂铁路(在建)、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规划)、广州至河源高铁(规划)、广州经清远至永州高铁(规划)。

6.“三环十九射”骨架高速公路网:“三环”为环城高速、西二环—北二环—东二环—广珠东线—南二环、肇花高速—机场高速北延线北段—珠三环高速—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十九射”为广清高速、机场高速—乐广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广连高速、华南快速—京珠高速、从埔高速—大广高速、广河高速、增天高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 教育部公示一批拟设高校一所在辽宁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5-15央广网沈阳5月15日消息(记者李子平)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

  • 辽宁沈阳不误农时全力抓好粮食生产05-16

    万象“耕”新干劲足,不负农时不负春。截至5月13日,辽宁省沈阳市粮油作物播种面积615.9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878.7万亩的70.09。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2……

  • 一秒都不能大意!05-14

    来源时间为:2024-05-10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发布保密公益宣传片为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树立保守国家秘密的法治观念,维……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